【商英党员故事】商英学院优秀党员陈娓老师——克服浮躁,培养担当
照片:陈咏诗 文字:潘子盈 王见缘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像五彩斑斓的画作,又如欢快跳跃的音符。然悠悠我思,岁月漂移,当我们在很久以后回忆起时除了发现它的美好,还会意识到它让我们所做的改变和教会我们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对于在大学的经历以及改变,身为今年商英2015级的辅导员陈娓老师深有体会,她谈到了对自己大学的回忆和对我们大学生的期待和建议。在担任2015级的辅导员之前,她刚带完2011级毕业班,曾获优秀辅导员、优秀团务工作者、优秀通讯员、军训优秀指导员等称号。
回忆广外大学生活——尝试带来机会,改变带来充实
不仅仅是广外的老师,作为广外校友的陈娓老师在05年到09年就读于我校俄语专业。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从入校时腼腆的性格,在环境的改变和自我有意识的转变中,变得开朗,让自己敢于大声开口说话,去争取机会,“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别人听不清你说什么,有些机会就没有了,”陈娓老师说。
在大三的时候,陈娓老师曾经做过交换生,她认为作为学外语的学生,有机会还是应该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国外的生活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确实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那一两年里见识肯定会不一样,独立自主能力也会变得更强、会更懂得自己保护自己、爱国情怀和思想判断力都会更强,”陈娓老师说。
讲述辅导员工作——欢笑与泪水融合,累并快乐着
2011年入职的陈娓老师,经历过学院辅导员人手最紧张的时刻,全院在职工作的只有2名辅导员,肩负全院1800名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当时刚作为新人的她,扛下了学院赋予的重任,将学院团学工作、济困助学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陈娓老师依稀记得为了筹备首届志愿文化节和学生们一起熬过的无数个日夜,依稀记得商践全国赛一起克服的各种困难,更记得和学生们一起拿下“红旗团委”、“红旗学生会”、“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等荣誉时的激动和喜悦。时至今日,和她一起奋战过的学生们都已经毕业,但时不时,他们还会回来看望下老师,亲切地再喊她声:Vivi姐。
|
陈娓老师讲述自己的经历 |
谈及刚带完的2011级学生,陈娓老师自豪地说:“他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也是我心中最好的学生”。2011年,研究生刚毕业的陈娓,一加入商英学院就负责2011级学生工作,比起老师这个职位,11级学子更愿意叫她:Vivi姐,虚长几岁的陈娓,在11级学子眼中更像是亲切的姐姐,他们一起经历了三下乡的大通铺、广交会的苦味酸甜、求职时的困惑与焦虑、毕业季的迷茫与不舍。2015年6月,2011级的毕业晚会上,陈娓老师将11级学子入学时写下的“我的梦想”纸条,保存四年后交回给他们,希望他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那一刻,商英学子齐声高喊:一朝商英,一呼百应,那一刻,陈娓老师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这就是辅导员这份职业最大的收获吧”。
寄予大学生的期望——有梦想、有担当、会学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作为2015级新生辅导员,陈娓老师对新生的期望自然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有梦想,有担当。她说,大学生首先要有梦想,有时做事不要太过现实。应该树立长远的目标,不要太过在乎眼前的小利益。但是同时也要设定自己的短期目标,结合实际,脚踏实地,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在发现目标的过程中,自我认识的阶段是最困难也是很重要的。对此老师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与师长聊天、参与社会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此外还要勇于尝试新事物,不仅看兴趣,还要关注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培养担当是必不可少的,要克服浮躁的心理,有意识地去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在日后的就职中,应兼顾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要仔细作权衡、综合考虑,同时要注意服务社会,不能只看既得。总之作为年轻人要学会去理性的分析、批判性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所拥有的东西,面对各种选择不要迷茫,可以冷静地向身边人寻求帮助。
“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然后培养好自己的基本素质”这是陈娓老师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最应学到的东西。大学四年,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小社会里,同学交往中、社团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总有奥妙之处,最需要的是一颗真诚的心。做事上,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不要太莽撞也不要太圆滑,而要细心,能力可以培养,但有责任心是最重要的。做学问方面,首先要有大学生的样子,不要浮躁,要有做学问的意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要好好珍惜大学的资源,认真虚心地向导师学习;最关键的在于要诚实,不能投机取巧。
大学生活不仅需要我们勇敢的尝试:怀着梦想,勇于为之努力;还需要我们积极的改变:克服浮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也更需要我们的坚持:坚持学习这个本业,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陈娓老师对我们的建议,将鼓励我们这些商英学子,一起成为有梦想、有担当、有素质的当代大学生!
|
陈娓老师与记者们合照 |